让人深有感触的诗句古诗(通用3篇)

让人深有感触的诗句古诗 第1篇

6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62、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63、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64、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65、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66、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67、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6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69、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

7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71、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72、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7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滕王阁序》

74、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_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75、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让人深有感触的诗句古诗 第2篇

21、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酤酒钱。刘慎虚《茙葵花歌》

22、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3、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元好问《临江仙》

24、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6、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刘昶《断句》

2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28、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2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0、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31、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32、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33、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艳歌》

34、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35、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清江《送婆罗门》

36、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7、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8、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39、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40、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让人深有感触的诗句古诗 第3篇

41、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4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4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45、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纳兰性德《送荪友》

46、今古事,堪悲诧。身世艰,从牵惹。陈维嵩《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4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8、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4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50、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2、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3、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4、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盐州过饮马泉》

5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56、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57、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58、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9、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60、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