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毕业感言(推荐5篇)

答辩毕业感言 第1篇

答辩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论文对你提一些问题,同时听取你的个人阐述,以了解你对论文的熟悉性。一般各位学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阐述个人的论文简介;

2、边演示边结合你的论文进行讲解;

3、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说明的是老师可能在任何时候提问,不一定要到最后才提问)结合以上的步骤,你可能已经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但我还要提醒你注意以下几点,这才是一般人容易疏漏的地方,同时又是很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一定要显出自信

答辩老师会时刻盯著您的眼睛,他们也许真的很想看出你的破绽:),自信会很有效的打破他们的任何企图。使你自信的方法只有自己看熟论文、搞懂论文的原理与步骤。同时,让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各位老师,尽量以站姿进行答辩,并保持中等偏慢的语速。这些措施都能使你显得充满自信!

2、预先设想老师会问的问题

如果你已经对老师问的问题有了预先的准备,那答辩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实战前总结自己的毕设,回忆制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并结合自己的论文,写出10—15个问题就足够了(一般答辩提问数量在3—6个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啦!

计算机类专业答辩一般老师提问都行如以下的问题:

软件类:这个功能你是如何实现的?使用了怎样的技术?采用了何种数据结构?那些是你编写,那些是自动完成?

硬件类:使用了那种器件?该器件有何种特点?

3、准备好了吗?最后,让自己按以上的三个步骤全部演习一遍,别以为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

最后,再提醒各位学友一点:请注意你的礼貌问题,上台要向各位来时问好;征求老师的同意后再开始讲述;答辩完后,就算你怎样不情愿,也要谢谢各位老师。记住,给各位老师留一个礼貌自信的形象是对你非常有好处的!

答辩毕业感言 第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学生XXX。

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是因为,主要表现在: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针对这个命题,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各种资料。对xx的概况有了大致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然后与老师商讨,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

然后,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

在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阅读主要参考资料,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

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XX年XX月XX日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xx;

第二部分,是在对进行了详细论述的基础上,运用法对的深入挖掘;

第三部分,运用法对的深入挖掘;

第四部分,总结。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数据库的专业论文。

本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教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

谢谢!

答辩毕业感言 第3篇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社会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

答辩毕业感言 第4篇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公益营销策略研究。首先,感谢 老师对我的悉心教诲和指导,从论文的选题,结构安排,提纲罗列,初稿审核到最后的反复修改以及最终定稿,她为我提供许多有益的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其次,我对这次答辩小组的全体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答辩表示关注,在此,我诚心地希望我的老师们能够幸福安康!

选题目的:

首先向老师陈述的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是:公益营销正是最近几年才活跃于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新颖概念。它是通过将企业的营销策略与非营利组织或者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一种营销行为。由于它出现的时间不长,国人对它的了解不够深入,也缺乏科学的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思想都受到一定的支持,本人认为公益营销这种软性营销手段在未来一定会受到企业的热捧。

通过研究调查目前中国市场中的公益活动营销,提出自己对企业公益营销的建议,希望能对中国目前的公益营销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对我国公益营销以及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论文框架:

接着向老师简要的介绍一下我的论文,我论文的框架结构比较简洁明了,主要参考车慈慧等编写的市场营销的框架结构而制定。

在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当前公益营销的背景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公益营销的一些研究情况,还有的就是说明对公益营销的研究目的。第二章对公益营销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向读者讲述公益营销的内涵,主要形式以及其重要作用。

在第三章中我根据当前我国公益营销的行为和基本情况,从例子中列举出了在我国公益营销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逐一进行分析与研究。

以此为根据进入了第四章,在第四章中,我根据前三章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公益营销策略的构建这个想法。在这一章中,我主要从公益营销、营销环境等因素考虑,力求制定出一份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益营销策略。同时,由于营销环境的可变性容易对公益营销造成影响,在论文中,我还提出对公益营销策略的控制, 希望公益营销能成为一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利器。

不足的地方

由于本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足,以及文字表达所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方法上存在偏颇以及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在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以专业的眼光对我的论文进行批判,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为我许多更多的宝贵、具有启发性的建议,让我的论文得到完善与提高。 趁此机会,我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两位老师。

答辩毕业感言 第5篇

忐忑。在论文外审的时候,忐忑充斥着我的杏仁核。忐忑其实就是恐惧、各种担心。这种担心是对自己论文的不自信。为什么会不自信?有些内容是可以改进的,而自己大多因为懒惰没有动手。这种担心和忧虑是很难熬的,这里的教训就是,再大的问题只要你动手去做,都会化为乌有的。动手就能消除恐惧。

焦虑。在答辩准备阶段,各种材料繁多,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准备签证材料。看着需要准备的清单,等着各种文件到位,我着实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我的性格。做事情过于急躁,尤其是对于程序性的东西。有些东西是需要等待的。在与人相处中,急,是最大的忌讳。伤人伤己。焦虑的实质还是恐惧。我怕签字盖章文件准备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我怕任何一个出错导致答辩不成功,无法毕业。为了顺利毕业,大家付出了太多太多。一定不能够功亏一篑。现在看来,这种心态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清楚的是,认真细致是保证程序性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只要将该做的仔细准备好,自己这里不出岔子,就不需要杞人忧天了。

平静。经历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到了“登台表演”的一刻。而这一刻,我的心情是出奇的平静。夏师姐出色的答辩,她的坚定、成熟的气场感染了我。在自己答辩中,我控制自己的语速、眼神、语词逻辑,终于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平静而顺利地演绎了出来。夏师姐传递给我的平静,源自对内容的烂熟于心、对答辩的正确认识。

激动。魏老师开始宣读答辩决议,我已经不能呼吸。二十年的读书经历,唯有这一刻让人激动、感动。魏老师宣读完毕我的决议,我有热泪盈眶的冲动。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现今再想这一刻,难抑心中的感动。感动老师的不悔教导、感动自己成千个日子的投入。每个人都付出了太多太多。

反思。答辩中虽然我较为完善地回答了各位老师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对每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并做出相应的修改。然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之前我对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全身心的潜入研究中。这不得不说一种悲哀。作为最高学历,博士如果不能够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潜身心地去钻研,只是为了发几篇SCI文章,报告几个漂亮的数据,那简直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说到这一点,我挺愧疚。半球不对称,研究了这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除了个人能力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我没有把自己和自己的研究融入到一起。古人练剑,讲究剑人合一。博士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落入论文中,那论文必然不是个好论文。

组里的科研硬件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获得各个层面的数据,能够验证自己各种想法。但是,我们所要做的不止这些。我们要做最好的科研,要把智慧投入到所研究的课题中,不是简单的重复或者验证。这就需要我们不单单知道自己研究的这一块儿的知识,还要更系统地去阅读一些文献和著作,尤其是著作。一本著作往往是一位研究者最精粹的心血,里面的逻辑更加连贯,能够更好培养我们宏观的研究思路。这样,在我们对一个实验结果进行回答的时候,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精准的解释,更容易达到一种理论的提升。

感慨。看着周围一位位同学顺利通过答辩,我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论文册子中注入了不为人知的心血。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多多少少注入到了每个数据、每段文字、每个标点中。我想起刚入学的时候,周老师给我们讲过,科研的三个境界是,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论文写好了,更重要的是答辩。答辩是台下五年功,台上30分钟。多少个岁月凝缩到这半个小时。于是,我想,只有自信、稳健、谦逊、积极的台风才对得起每个日月。